优游国际Ub8游戏,优游国际Ub8游戏,优游国际Ub8游戏,四省通三衢,两子名千年。衢州,古称信安,位于浙江省西部、浙皖闽赣四省边际,拥有4000多年的建城史,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尤以“两子文化”(孔子文化和棋子文化)闻名遐迩,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全国“十四五”第三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以下简称“海绵示范城市”)之一。位于钱塘江源头的衢州,因水而生、因水而兴,九水入城、一江穿城,是长三角乃至整个华东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承担着涵养水源、保护水环境、缓解下游防洪压力的重要职责。
习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多次到衢州考察调研,反复强调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并作出“要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依靠‘绿水青山’求得‘金山银山’”等重要指示。2021年5月,习和党中央把“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交给浙江。衢州建设海绵城市,既是践行习殷殷嘱托的重要举措,也是浙江省推进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一直以来,衢州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积极探索山区和省际地区实现共同富裕和现代化海绵城市建设的新路径。自入选海绵示范城市以来,坚持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全过程,聚焦“三个零”(零内涝、零缺水、零直排)目标,在强化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推进项目建设、加强全过程管控等方面下功夫,海绵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高位谋划,统筹各方协同推进。为确保海绵示范城市工作顺利有效推进,衢州专门成立由书记和市长任双组长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市长亲自研究、部署、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海绵示范城市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海绵城市建设重点工作事项,市领导参与实地调研指导城南湿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全方位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增设海绵城市建设服务中心,落实6名编制人员专职推进相关工作,持续调兵遣将增强技术力量。成立由财政、住建、水利等12个部门组成的海绵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专班,严格执行例会制度,统筹协调辖区内相关工作,形成齐抓共管、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各区建立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专职机构,构建市区两级联动机制,确保市区两级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坚持把海绵城市建设纳入美丽衢州建设、城镇化建设等考核体系中,进一步压实相关主体责任,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立法先行,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法规体系。衢州在第三批海绵示范城市中率先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专项立法,发布《衢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重点聚焦实施不系统、机制不完善、处罚依据不足等问题,从根源上确保海绵城市的建设质量和运行效果,实现海绵城市建设从“有章可循”向“有法可依”转变。同时,衢州立足于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法规体系,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衢州市信安湖保护条例》《衢州市国际花园城市促进条例》《衢州市绿道管理办法》等立法条例和政府规章之中。
规划引领,构建完整的全过程管控体系。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完善相关规划指标体系和技术规范,实现全流程管控、体系化推进。衢州按照“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的要求,将海绵城市建设的强制性、引导性指标纳入中心城区控规,先后编制海绵相关专项规划及标准37部,印发海绵相关管控文件14项,形成了从规划编制、项目立项到设计、审查、施工、验收的全过程管控体系。特别是海绵示范城市建设以来,制定出台《衢州市海绵城市建设设计导则及施工图审查要点(试行)》《衢州市海绵城市建设设计图集指引(试行)》等制度规范文件,为海绵城市项目设计、施工和养护提供借鉴和指引。在海绵资金和绩效管控方面,制定出台了《衢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中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衢州市海绵城市绩效考核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严格规范和管理海绵城市中央补助资金使用情况。
智慧管理,数字赋能健全技术保障。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衢州持续推进数字化海绵城市建设运维管理平台建设工作,充分实现城市内涝治理的数智结合。该平台结合数字化改革,依托城市大脑,接入现有的水利防洪、城市内涝治理、水环境监测及智慧水务等多个平台,共享内涝防治硬件,实现片区雨水排口流量水质监测、海绵项目雨水进出口流量水质监测等多重功能,推动排水防涝管理效率、质量和水平全方位提升。
梳理城水和谐关系,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显著提升。对于地处金衢盆地、作为山区丘陵地区的衢州而言,小流域山洪防治是防洪关键节点。衢州通过构建钱塘江上游“上蓄下挡、蓄泄兼筹、分级设防、保弃有序”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有效应对城市外水导致的洪涝灾害。持续打造“一县一库”工程,通过在建的开化水库和寺桥水库,增加0.63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与已建的150余座大中小型水库协同工作、层级调蓄,有效降低洪水入城的洪峰及流量,实现对上游洪水的有力防范。逐年完善防洪堤和护岸的建设,通过信安湖治理以及衢江、石梁溪等河湖两岸可淹没式生态岸线的打造,提升城市防洪调蓄能力,老城区等重要防洪保护区标准达到50年一遇。
消除城市内涝风险点,保障城市安全。示范工作开展以来,衢州坚持逐片解决片区内积水点问题。针对2022年“6·20”强降雨下衢江超警戒水位1.55米、内河水系排出口及雨水管渠主要排泄通道呈顶托状态、行泄通道水流滞缓、部分片区发生内涝等现象,建设亭川、双水桥等4个泵站,增加了56.6立方米/秒的排涝能力,排涝闸站总排涝能力达到151.4立方米/秒,显著提升城市的排涝能力。同时,全域推进内涝常态化治理,全面动态消除易涝点,内涝防治标准基本达到30年一遇(177.5毫米/24时)。
强化源头污染管控,提升水体生态功能。衢州按照“五水共治”要求,全面启动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治理中小河流14条,总长度300.07公里,建成“美丽河湖”44条,深化国家级幸福河湖试点,围绕河湖从“美丽”到“幸福”的迭代升级,构建水清岸美的河湖景象。全面推动城镇污水截污纳管,完成250个居民小区的污水零直排建设。强化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利用尾水回用冲洗格栅、浇洒厂区绿地,补充周边河道生态用水。2023年,衢州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9.32%。中心城区水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提升,出境水水质连续7年保持Ⅱ类以上,省控、国控断面全部保持Ⅱ类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在全国339个地市中名列前茅,连续10年获得浙江省“五水共治”最高荣誉“大禹鼎”,其中连续4年获评金鼎。
自开展海绵示范城市建设工作以来,衢州坚持以海绵理念为引领,构建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全力打造重点建设区,现已初具雏形。
打造江南低丘河谷城市健康水安全系统构建示范。衢州城区三面环水,梅雨季节暴雨频发,内涝防治体系与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不匹配,易发生洪涝灾害。为此,衢州将城市运行安全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前提,坚持蓄排并举,聚焦河道治理、内涝等问题,推进示范城市建设工作。以城市主要干流“一江两港”为轴线个防洪片区,实施流域防洪项目11个,建设防洪堤22.06公里,打造城市防洪闭合圈。在高铁新城的三江口(江山港、常山港、衢江三江交汇处)创造性地打造平急两用的生态防洪空间,结合现状生态绿地,建设洪水可淹没区,增加了约69万立方米的洪水滞蓄空间,实现水域生态恢复、防洪控制、市民休闲娱乐等综合功能。推进河道综合治理,形成“三屏三江十廊”区域海绵生态空间格局。以河湖湿地分流和调蓄控制为重点,高铁新城以水林网项目为核心,对河湖进行综合治理,同时将钱江大道及其周边设施建设成为超标降雨行泄通道,从而优化城市排涝体系、提升雨水渗蓄能力。
打造钱塘江源头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示范。衢州作为浙江省重要的水资源涵养区域、典型的水敏感型城市,高度重视生态保护与修复,坚持将绿色生态发展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聚焦污涝同治,构建低影响开发的雨水系统,有效减轻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污染。通过“点-线-面”结合,全面梳理城市径流污染源,完成六小行业、工业区等污水“零直排”全域创建,推动城市地下雨污管网修复改造,补齐城市生态保护短板。建设湿地、人工湖泊等设施,在衢州化工园区与主城区之间建设1平方公里的城南湿地公园,实现雨水的自然过滤和净化,从而减少水环境污染、改善水质,打造工业区和生活区之间的生态屏障。
打造南孔文化传承保护与浙西地区共富示范区建设示范。衢州坚持将海绵城市建设融入共同富裕示范区和南孔文化传承保护之中,双向提升发展质量。运用城市体检结果,在道路建设、公园提升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老旧小区优游国际Ub8游戏,、城中村改造中优游国际Ub8游戏,,深度融合“海绵+”理念,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和宜居性。开展南孔古城护城河治理提升行动,通过实施河道清淤、岸线保护以及增加雨水收集与利用等措施,强化水质净化与生态景观价值,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立足古城保护,深度识别雨水径流污染、河道动力弱等问题,推进排水系统“绣花针式”改造,提升渗蓄能力,打造历史名城水系统升级典范。
海绵城市,示范引领。衢州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中积极打造精品示范项目,硕果累累。2023年重点打造的15个示范项目,南湖广场文旅综合体等13个项目入选浙江省海绵城市示范性工程、3个项目入选浙江省海绵城市建设典型案例。
开展培训宣传,推动全民共建。为提高群众对于海绵城市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衢州坚持市县两级定期召开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业务培训会,组织开展海绵城市工程项目实地调研等培训活动,2023年以来,全市共开展各类海绵城市建设培训13次,全面提升全市各单位及项目建设人员业务水平。同时,结合全国节水宣传周、规划科普宣传周等活动,开展线下海绵城市建设宣传活动,提升群众知晓率,第一时间回答群众关切问题。利用媒体多渠道宣传海绵城市建设成果、发布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政策和动态信息,在市级以上媒体刊发海绵城市相关报道49篇。引导全社会参与,让海绵理念深入人心。
培育海绵产业,引导全民共富。衢州以海绵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充分挖掘创新研究能力,加快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深入研究探索海绵城市建设产业本土化,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开展一批引领型课题研究,重点围绕提升衢州城市运行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深入探索适合衢州以及同类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成立“衢州学院海绵城市产学研究中心”,专注技术攻关,研发多种海绵新型材料,目前已有30余项成果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培育本土海绵产业(透水砖、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混凝土、蓄水净化滤材等)企业2家,其中透水砖年产量70万立方米。
打造宜居环境,倡导全民共享。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也是衢州海绵城市建设一以贯之的坚持。衢州紧密结合城市有机更新行动,加速老旧小区的海绵化改造进程,同时在新建小区、街区、社区的规划、建设、管理等全流程融入海绵理念。目前已顺利完成28个海绵型建筑小区等源头减排项目和5个海绵型公园绿地项目,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入河。积极开展排水管道设施更新工作,着力解决雨污错混接、管道破损导致的溢流污染问题。坚持以“全域海绵”赋能“水美城市”,致力于把水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美丽经济、幸福产业,将信安湖建成集水上游览观光、休闲娱乐、运动健身以及湖滨度假、生态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湖。
春风拂却霾开日,再遇河湖碧水间。衢州秉持“全域绿色发展”的初心,让越来越多的海绵城市空间成为衢州人的“城市阳台”,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衢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供图
漫步绍兴城,宋韵文化随处可见,古今交融,相得益彰。南宋状元王十朋在府城卧龙山山顶俯瞰全城时,发出“栋宇峥嵘,舟车旁午,壮百雉之巍垣,镇六州而开府”的感叹。
近期,吉林省敦化市城管部门开展“门前四包”专项检查,重点对占道经营、车辆乱停放、店外堆物、违规广告摆放等行为进行集中整治。
今年以来,上海市松江区打造全龄友好、老少皆宜、全民共享的社区健身空间,推动健身设施从“有”向“优”转变。其中,在永隆路仓华路街心公园内选址建设智能市民益智健身点示范点位,配置智慧化、覆盖全龄段的各类健身器材
深圳市安居建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居建业”)成立两年多来,助力深圳涉险房地产项目“三保一防”任务的顺利推进。
广西安排2亿资金支持居民住房消费 购买首套、二套新建商品住房可获1万元补贴